中土不腐,楼诚不拆,黑我丞相皆狗带。
哎嘿。

七山墙是西雅图一家艺术电影院的名字。很老很小很有味道。
主要为同人翻译存放和日常看文用。

(重要事情请注意:攻受顺序严重钝感星人。斜线不表示攻受,不要问我谁上谁下,因为这种信息我不懂也不在意……)

ooc究竟是个什么问题

最近在写一些挑战我逻辑极限和严重约束我话痨倾向的东西,所以憋得我来码个十来分钟能痛快说话的题目吧。

这个是我的专业内容,我尽量讲得简单清楚明白一些。希望对于最近闹得不得安生的圈子有所裨益。


ooc,即out of character。通常指同人(有时候也指原作的后续)塑造人物不符合连贯性原则,让人物的个性与他们之前展现出来的性格不符合。

好,这里最大的问题不是out of,是character。换句话说,character是怎样的,这件事情并没有一个定论。


先引入第一个论点:所有的人物形象都不是单从原作中看出来的,都包含读者的想象以补完。粉丝通常将人物看作原作中过着普通生活的活生生的人,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,作者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写出来——所以才有同人的空间,不是吗?而一旦出现空白,就可以填上读者自己依照原作想象出来的东西。然而这些想象因人而异,怎样合理,怎样不合理?一方面要合逻辑,合文本内部逻辑,另一方面,这点很重要:合常识。我这里就不多用术语了,简单说来,合常识就是指:设身处地,你能理解这个人物的行为动机和逻辑。

我拿我们3m大大的文举个例子吧,抱歉拿您当靶子了。《伪装者》有没有明确写楼诚的共产主义情怀?没有。但是为什么我认为《别日何易》的补完特别合理?这是因为我觉得在当时的情境下,按他们的身份和经历,他们不可能是单纯的民族主义者,而没有国际主义情怀。所以这个常识不一定在文本内部能找到,但是一旦设身处地,就能懂是什么回事。

但是!这个文本逻辑和常识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。同人的问题就在于,这是一种严重依赖社群存在的写作形式。决定逻辑和常识合理与否的,虽说是个人,但最终进入讨论的时候,这是一个群体性的结论。从根本上说来,ooc是不是问题对于同人作者并不重要,认为它重要的是社群。因为这个“character”最终是由社群中的主流意见决定的。

这种社群主流意见并不一定就是作者的原意,也不一定就是每个同人作者的原意,但是某种程度上,它在粉丝的同人写作社群中可以视作一种事实。再来举例,《伪装者》中楼诚的独立平等地位,这就是一种社群主流意见,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理想,因为原作中有没有体现阿诚自居仆人地位的言行?有。但这不重要,重要的是粉丝社群认为他们是平等的,所以原作中可能的不协调处都可以忽略。

当然,社群共同承认的主流理解并不能完全掩盖其他非主流观点。有些问题上,粉丝社群内部会出现几个势均力敌的不同理解,这都有可能。但这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:ooc里的character并不是原作本身,而是读者理解的原作。不仅仅是一个读者理解的原作,而是很多读者作为社群所共同承认的对原作的理解。反对ooc,其实就是在维持这一社群共同认知的稳定性。


好,第二个论点来了。用下祖师爷斯图尔特·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。具体不多解释了,这里不会同意他的全部观点,但是他这个理论太好用了……

编码解码理论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生产者有一个信息A,但是他不会把信息A直接发送出去,他会用一种密码将A编码成一种信息B,然后播送出去,接受者收到了信息B,然后用自己的密码把信息B解码为信息C。
(祖师爷的理论其实蛮复杂的。我强行把它简单化了,因为这里大概也就需要这么多……)

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,信息A不一定等同于信息C,只要发送者和接受者的密码本有偏差,那么发送者的意图就不能直接地通过加密信息B传送给接受者。但是因为信息B本身是恒定的,所以接受者收到的信息基本上具有某种稳定性。

那么,这和同人是什么关系呢?我认为同人写作和阅读包含两个编码-解码过程。原作者意图是A,编码为B,一个同人作者收到B,解码为C,然后编码为同人作品D,最终同人读者收到D,解码为E。

判断一部同人作品是否ooc,我们是在通过比较原作B和同人D,对原作意图A和同人作者解码C进行比照,但实际上我们比较的是自己对原作的解码(姑且说是F)和我们对同人的解码E。

每一步都有可能出问题。因为本质上,所有人的密码本都不同。社群共同理解的存在只部分协调了粉丝内部的密码本,但并没有统一所有密码本。(这很常见,粉丝群体对某个人物某部作品的理解会和圈外人完全不同,这就是因为粉丝内部大致通用一个密码本,而和圈外人往往不太一样。)

当然,还有很重要的可能性,就是参与者的能力问题。有些人(比如某些小白文作者)并不一定能够将自己理解的解码C成功编码为同人D,有些读者的密码本也许太过简单,无法将编码B和D正确解码,只能得到不完整的信息。

这些都是有可能的。

必须强调一点,我并不认为作者对其作品有最终判定权,一旦作品写出来了,作者的原本意图A就只能是解码文本B的众多可能性的一种。所以并不存在“因为我是作者所以我的理解必然比你高明”这样的事情。换句话说,无论一个人的立场和理解如何,ta有权对编码过的文本B本身作出自己的判断,因为作者的密码本跟读者无关。这和作者(不管是原作者和同人作者)怎么自我剖白都没有关系。

所以说,ooc的判定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,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在判断文本,实际上我们只是在比较自己对两个文本的理解,不一定能保证我们的理解和原作者相符,也不能保证我们的理解和社群主流认知相符。因为本质上这还是一个严重依赖个人密码本(其实就是个人经历、见识、知识面、价值观、社会关系等多种个人的社会处境)的事情。


同人圈会不会掐ooc?一定会。因为事关社群理解稳定性。

同人会不会ooc?肯定会,因为编码解码很多遍,不知道什么地方就会出现偏差。

所以说掐同人ooc有没有建设性意义?某种程度有,从社群理解角度。某种程度没有,因为这种过程太过个人。


那么我的态度呢……

写作和评论都是言论自由。

但是同人圈是一个依靠很多规则(包括礼貌)维持的社群。

分寸自己掌握吧。


说好了写完给 @mockmockmock 看,于是圈之。


这篇文我只码了半小时………………我希望我论文也能码这么快QAQ

评论(63)
热度(725)
  1.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七山墙 | Powered by LOFTER